6G产业生态前瞻

Prospects of 6G Industry Ecosystem

为科技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记者探访“信息通信分中心”

时间:2025-03-17 来源: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12月26日,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宁举行。会上,“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以下简称“信息通信分中心”)揭牌亮相,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南京烽火星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江苏东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无锡EDA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作为全国高校信息通信领域成果转化的“国家级”载体平台,“信息通信分中心”从筹建到亮相,取得了哪些建设进展?又将怎样助力高校科技成果顺利转化?记者来到“信息通信分中心”探访。

建平台

加快构建“5+N+1”平台建设体系

在“信息通信分中心”的6G概念验证平台,6G综合指挥控制平台大屏几乎占据一整面墙,屏幕上节点闪烁,实时监测洛阳试验区、天文台试验区、上秦淮试验区等5个试验区的吞吐率。

“6G意味着更大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屏幕上显示的基带实时吞吐率,可以充分满足高校成果转化所需的业务验证高要求。”“信息通信分中心”工作人员刘海涛介绍,这一平台是中心“5+N+1”平台建设体系(即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N个与高校共建的专业概念验证及中试熟化平台、1个集成信息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系统管理及投资概算。

据了解,该中心从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集团、东南大学等单位遴选了40名兼职人员组建专家团队,负责平台建设的方案论证及技术支撑。结合产业培育需求,确定了“5+N+1”平台建设体系,其中电磁环境模拟平台、高性能智算平台、通信概念验证平台、芯片设计测试加工平台、光电融合集成中试平台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成果转化的“科技底座”。

除了建设新平台,中心还梳理整合近场/远场微波暗室、5G毫米波试验网、6G综合实验室等10余个已建成平台,以及江宁区企事业单位13个现有平台资源,同步将上述平台资源统筹纳入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系统,通过探索平台共建共享机制,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转成果

对接高校成果转化清单300余项

测试信号、收集反馈、模拟场景……在“信息通信分中心”6G综合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内生安全项目团队正对车载软件的安全性进行测试。“12月9日,团队刚刚获得‘信息通信分中心’2000万元资金支持,让团队可以专心进行科研。”谈起现状,项目负责人王鹏非常满意。

智能网联汽车内生安全项目是中心转化落地的项目之一。该项目团队正携手上汽集团在智能网联汽车内生安全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检测工具与检测服务、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安全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联手打造行业首款“内生安全汽车”。王鹏解释,这一成果可以让自动驾驶在运行过程中更有保障。

“中心要重点解决高校科研团队‘不敢转’‘不想转’‘不能转’这3个核心问题。”“信息通信分中心”副总经理朱辉介绍,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往往需要跨越“死亡之谷”,不仅需要原理、技术、产品、市场化等验证,同时还需要资金、寻找应用场景等多种商业化投入。如今“信息通信分中心”揭牌,高校只需提供科研成果,由中心一站式进行成果孵化落地,解决科研团队的后顾之忧。

为让高校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信息通信分中心”已按照“一校一档”原则,梳理形成了共建合作协议反馈意见、平台建设需求清单、可转化成果清单、高校科教资源清单等“一意见三清单”,实现25所高校拜访对接全覆盖。重点推进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数模转化芯片等12个高校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中软国际聚焦大模型成果产业化等校企合作对接项目15个。

截至目前,“信息通信分中心”共对接高校成果转化清单300余项、企业技术合作需求43项。联合江苏省产研院,实现5G高精度室内定位、毫米波相控阵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内生安全3个项目转化落地,项目总支持资金达6000万元。

育人才

计划培育超200名技术经理人

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往往要经历复杂又漫长的对接、试错、迭代等过程,跨越“死亡之谷”需要桥梁,有“科技红娘”之称的技术经理人必不可少。

如果说成果研发是“从0到1”,那么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便代表“从1到100”。“技术经理人知政策、精技术、会管理、懂金融、明法律、通市场、擅转化,可以加速‘从1到100’的过程。”朱辉告诉记者。

为高质量建设一支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紫金山科技城11月中旬联合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开展技术经理人专题培训。“我们从中心遴选80人参加培训并考试,最终79人获得初级技术经理人资格。”“信息通信分中心”团队组负责人唐凌介绍,初级培训邀请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科技成果评价等专家进行授课,通过集中授课、专项能力拓展、实操技能提升三个阶段进行培训,提升学员技术转移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

“组建自己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可以增强信任,减少沟通成本。”朱辉说,12月初,该中心又完成中级技术经理人信息通信专场培训,共计100人参加,“中心力争用3年时间组建一支不少于200人的技术经理人团队,助力科研人员寻找最佳‘合作伙伴’。”

返回列表